经验分享

NEWS

用300字介绍乾隆二年用橄榄核雕刻的小舟 苏州橄榄核雕刻

2024-03-29 23:40 339530

描写橄榄核雕刻的小舟

一枚产自广东或福建的橄榄核,究竟是苏州人施予了它怎样的魔力,让它如此吸引人?疯狂的核雕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制造这个神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 ”这段描写出自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该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文中记载的这枚橄榄核雕小舟,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

  王叔远是常熟人,如今的舟山村和当年的王叔远有多少关系,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篇《核舟记》中可以发现,苏州的核雕艺术早在明朝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在今天,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这种传奇仍在继续。

  苏州核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舟山村的核雕大师宋水官以一枚核雕小舟斩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也成为了苏州核雕进入复兴的标志。在宋水官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枚名为“乘风破浪”的核舟,同样的小巧精致,同样的栩栩如生,拇指大小的核舟上不仅雕工精美,几扇芝麻大小的窗还能开启自如。这也使得数百年前魏学洢笔下的核舟得以重现。

启示之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核舟记》,突显出苏州核雕卓尔不群的“身世”。传承了600年左右,积淀了精美工艺与深厚文化等足以令今人珍视的“本钱”,苏州核雕在数代工艺能人的传承下历久弥新,又幸运地与兴盛收藏的今天“相遇”,踏上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复兴之路。

苏州橄榄核雕刻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010-88888888 扫描微信 99999999